企业会员登陆  注册

个人会员登陆   注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化 >>文化中心 >> 本地文化 >>正文
深圳双双交响乐团周年回顾
2009-9-30

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大庆前夕,9月25日晚,双双交响乐团将同时受市企业家协会和华侨城社区的邀请,先在香蜜湖好世界的国宴厅以整齐的阵容,激情的旋律奏响《春天的故事》等五首红色经典曲目,为企业家协会拉开中秋联谊会的序幕。接着,乐团又将马不停蹄地赶到华侨城,以三首精彩的交响乐参为华侨城社区文化节开幕式拉上帷幕。

今天,在深圳市民心中, 许多人知晓深圳市有一个以高雅音乐为题材热心为市民服务的音乐团队,在深圳市音乐圈里, 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清楚有一个生气勃勃、积极向上的乐队, 这就是成立刚一年的深圳首家民间交响乐团——深圳双双交响乐团。回顾建团一年来的历程,乐团的每个人百感交集。

2008年秋,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闭幕的欢庆声中, 一位酷爱音乐,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知识女性关丽梅把十来名爱好音乐的管弦乐手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小乐队。取名为“OCT华侨城管弦乐团”。并以社区文化为根基、以弘扬高雅音乐为己任。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情况下坚持每周二、周四两次在华侨城生态广场北边人造水瀑布的走廊上(大家风趣地称之为“水帘洞”)排练。

根据大多乐手年龄较大,熟悉喜欢抒情歌曲的特点,选择了旋律优美动听的《红色娘子军》组曲、《我的祖国》、《红河谷》、《白毛女序曲》、等电影插曲及其他怀旧金曲进行排练,关丽梅团长将其定名为“红色经典”。排练中,在乐队指挥的带领下,管弦乐交替奏出悠扬美妙的音律,往往吸引住众多过往的游客,一曲下来,经常听到观看群众热情的掌声和赞赏声,队员们感到很自豪。

 

不知不觉中,“华侨城有个乐团奏出的音乐非常好听”的传言不胫而走,由此引发更多人来观摩,更多的乐手慕名而来加入乐团,乐团在迅速壮大,数月时间,乐团已发展到拥有三十多名乐手的团队。抓住此机会,乐团在华侨城生态广场、波托菲诺、等地公演近十场。每次的演出都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位观众。大家由衷的发出“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好,能让我们免费听到这样好的音乐”的感叹。十一月中旬在华侨城社区文化节开幕式,以三首曲目压轴,此次演出在侨城引起很大轰动,华侨城报以半版篇幅进行了报道。随后此团还参加南山区某些艺术节开幕式、大集团公司、工厂的演出。在短短的一年中,乐团共推出大小公益专场演出近四十场。每场演出都受到在场观众的热烈好评。

在演出过程,乐团以美妙动听的音乐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观众,激发起群众学音乐的热潮,演出结束后,常有观众向团员们咨询学音乐的方法,我们常见到,孩子们摇着大人的手,闹着要学音乐。也有不少家长,特地带着孩子来看演出,以此鼓励孩子学音乐。见到乐团的演出能有这样的社会效果,团员们心里由衷的高兴。

乐团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历经几番风雨,跨越数座高山,在成长过程遇到的重重困难和各种矛盾。首先,乐团的困难是无资金、无场地、无设备、无资助的四无情况;二是乐团中乐手绝大多是业余爱好者,演奏水平参差不齐;三是乐团新建立,排练、选定乐曲经验不足,音乐资料贫乏;四是团员来自四面八方,对演奏、选曲及排练方法的看法有所不同,意见难以统一。

这四种矛盾,象四座大山一样压在新生的乐团身上,乐团领导也清醒地意识到,这些问题,需要乐团领导和队员共同克服。都需要妥善处理,否则后果将不可收拾。于是,关团长以对音乐高度的热诚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自掏腰包,购置一些用具,又积极寻找排练场地,最终在“水帘洞”暂解排练场地之忧。接着,又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意见,深入调查,根据乐团的实际情况难易兼顾,高雅通俗结合地选定乐曲排练,使排练得以正常进行。每次演出,领导都尽量详细了解演出的情况,十分关注观众的反应,并据此及时增删调整演出曲目,使得演出效果越来越好。关团长感慨地说:“看到团员们伴随之音乐的起伏晃动着身子抒情地演奏,心里由衷地羡慕,看到观众被音乐吸引和感染的神情,心里特别高兴”。

09年2月末,乐团被邀请到几十公里外的长盈公司演出,乐团特意为团员定做了演出服,大家精神抖擞地进行演奏,效果显著,受到公司数百名干部员工的好评,掌声不断,并受到公司的热情款待。团员们非常兴奋,回来的一路上,在运送的专车上,伴随着悠扬的手风琴声,团员们放声愉快地唱起了歌。见到这种场面,乐团领导由此得到启发:“乐团的创办,必须使观众及音乐人双边受益”。于是,决定将乐团正式改名为“双双交响乐团”。 “双双”取意于观众及音乐人双边受益。这充分表达了乐团的宗旨,体现了团领导的决心。

此后,乐团已发展为近六十人的大乐团(包括舞蹈演员和歌手)。受到社会关注,几大报社专门派文字和摄影记者现场采访,之后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并配发照片,如:深圳特区报(3月23日)、深圳商报(3月24日)、深圳英文报(3月26日)、南方都市报3月26日)、羊城晚报新快报(3月26日)和华侨城报(3月30日)、蛇口消息报(6月8日)等。其中深圳特区报为乐团定位“深圳首家民间交响乐团”。 某大商场为乐团解决了室内排练和公益演出的场地。南山电视台为我们录制了专题片。

正当乐团在正常发展时,又经历了一段艰苦岁月。今年5月份因某种原因离开只享受一个多月的室内排练场,退回到“水帘洞”排练。在闷热、蚊虫叮咬的恶劣环境下,加之指挥不固定等因素,造成部分演奏员的思想动摇。一下子几十人的排练队伍只剩十几人。留下的人都很着急,每天都帮着想办法振兴乐团。没有指挥时小提首席兼弦乐部长凌崇斌、小号兼管乐部长甘荣华同时在前面领乐团排练。小甘还介绍了他的朋友,一位业务能力很强,毕业于音乐学院指挥专业的邓石指挥来帮忙。他的加入使大家又看到希望。倍大提陈国梁等老师几乎每天献计献策;演出声部人员短缺时,为达到最佳效果。长笛孔繁荣老师自掏腰包请专业演员救场。南山电视台此时为本团录制了一台专题节目。在大家的努力下,大部分队员又重新回到团队。

音乐厅恰好此时又发出邀请。为准备这场演出每周例行的两次排练增加到三次。尽管三台电扇不停吹,还无法阻止每人的汗留夹背。站在队伍后面,看到每人都湿透了后背还专注的拉琴、吹号的场面,团长的心情很复杂,敬佩、歉疚交织在一起,只能给每人买只冰棒解解暑。音乐厅的一次彩排大家非常高兴,舒服的空调环境使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想再争取一次排练机会,因音乐厅演期排满而未能如愿。这是一支顽强的队伍,在客观条件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全凭团员的主观努力,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很多演奏员住在距排练场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有的演奏员从布吉、连塘背着大提迎着下班高峰赶来排练,自去年八月末成立以来每周的两次排练从没间断。

2009年7月4日,为庆祝党的生日,深圳音乐厅特邀本团将一台红色经典奉献给了深圳市民。这次演出非常成功,在市民中引起很大反响。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栏目对本乐团的演出进行了报道。9月6日,受南山区文化局委托,乐团又在京基百纳广场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专场演出,乐队以庞大的阵容、训练有素的演出,获得领导和观众好评。

交响乐是音乐的最高形式,由于其特点及乐团数量所限,公益性的音乐会在全国也并不普遍。社会上希望我们的公益演出能在民间起到带动作用,更希望深圳的民间音乐公益成为全国的领头军。本团的宗旨是力推大众化的流行交响乐,将来势必给无数深圳市民以精神缓释,为深圳打造音乐之都增添亮点。所以非常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在回顾深圳双双交响乐团周年之际,我们全体团员特向关心支持我团建设的每位领导、各界人士及市民深表谢意,并恳请社会各界能关注支持我们,从而避免重倒许多乐团有始无终的覆辄。为将深圳建成音乐之都尽微薄之力。

建团一年来,我们在深圳市已进行了大小演出达40场。目前我团已有能力承办一至一个半小时的专场演出。乐团在不断积累经验,各种音乐资料在不断充实,演奏水平在不断提高,各项管理在不断完善。我们清楚,前面的路还很长,需要攻克的难关还很多。我们有信心团结一致,刻苦训练,为实现我们的理想——把乐团建成高标准的音乐团队而努力奋斗。

PS:为补充力量我团还将吸收部分非职业管弦乐演奏员,希望有一定基础的社会各界人员加入我们的团队。

[发表/查看评论]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特别说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资料,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办单位:湖北移风网络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热线:0713-7013416  广告发布咨询:0713-7013416
Copyright 2009-20015  移风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